「還能怎麼辦?就賣掉啊!大家說的逃命潮,其實去年下半年就發生了,只是速度快慢而已,4月修正案通過、送立院,我們就開始跑,那時是慢慢跑下山,今年三讀通過,是被法令踢到滾下山。」鄭先生形容,法令拿投資客開刀,有如風聲鶴唳。
他觀察今年的完工交屋潮是3年前的推案,那時買入基期較低(房價低),投資客還有能力交屋、負擔貸款,但明、後年的基期衝高,抱到交屋更是燙手山芋,「交屋就要扛房貸,還有契稅、代辦費等費用,且立即進入『房地合一稅』的5年閉鎖期,2~5年內轉售獲利,要被課45%~35%的重稅,這些都是硬成本。」
有人繳工程款繳到最後幾期,決定不繳了,寧願付建商違約金、沒收15%已繳價款以減少損失,「依據《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的規定,違約金比例不得超過房地產總款項的15%,假設總價1,000萬元的房子,工程期款已繳200萬元,違約是賠付總價的15%、也就是150萬元,等於小賠50萬元,都比賣不掉、卡到交屋死限來得好。」鄭先生說。
鄭先生回顧去年4月通過修正案、送立院時,就沒有人在喊進了,「那時大家嗅到局勢不對,紛紛在群組說『先跑吧!』因投資客會估算3年後完工,要有2成獲利空間才會進場,而當時房價已到山頂,七都預售價格頻創歷史新高,未來難有2成空間,所以研判該下山了。」
「有人賠售5%~10%快刀斬亂麻,反正下一間再賺回來,有人評估預售市場遭到擠壓,轉攻中古屋市場。」鄭先生認為,竹科、中科、南科等「三科房市」特別危險,他回顧2008年竹科啟動無薪假,雷曼兄弟倒閉、掀起金融海嘯,整體房市就反轉向下,他憂心目前科技業庫存壓力大,一旦有科技大廠開出「無薪假」第一槍,脆弱的房市可能產生骨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