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上半年產業大事,除了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來台掀起AI旋風,距離台灣近1萬公里之遙的法國,也有一位台灣囡仔如平地一聲雷,在當地聲名陡起。
來自桃園的輝能科技,創辦人楊思枏在創業17年來率領團隊首次出海設廠,經過1年半的選址,最後承諾將斥資52億歐元在法國敦克爾克興蓋一座48GWh固態鋰電池超級工廠。
5月中的簽約典禮,有法國總理馬克宏帶著5位官員高規格接待,楊思枏還告訴本刊,當天包括歐洲電池上、中、下游等廠商也到場相挺,尤其車廠,除了戴姆勒集團旗下的賓士代表現身,其他歐洲潛在客戶也共襄盛舉,冠蓋雲集的場面,替近1年來飽受量產商化挑戰的固態鋰電池市場,帶來不少正面激勵。
「現在用的鋰電池,中間電解質是有機溶液,有安全疑慮,大家(車廠)才會積極尋求固態解決方案,理論上,這是一個對的產品方向,但仍有許多問題待克服。」台灣電池協會理事長楊敏聰語帶中性地告訴本刊。
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向本刊說明,鋰電池充放電的過程,是透過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的電解質傳導,由於液體電解質通常都是易燃物質,如果短路或漏液會引起燃燒爆炸,而固態鋰電池就是把電解質從液體變成固體,因為不是液體,就不容易發生漏液燃燒等危險,加上電池體積可縮小,容納更多電池因此可以提升能量密度,續航力也比液態鋰電池高,被視為次世代電池最佳侯選人。
專家更進一步點析,全世界發展電動車的過程,佔造車成本4成、素有心臟之稱的電池,一直是車廠擴張版圖的必要核心元件,然而,中國挾著礦料優勢長期在液態鋰電池獨大,目前中國電動車出貨量也居世界第一,都讓歐美日各國車廠莫不把固態鋰電池視為反超祕密武器,過去幾年紛紛加入這場新賽局,彷彿誰能拿到商化量產的門票,就能彎道超車取得全球新能源業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