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董(嚴凱泰)自創納智捷品牌以來,已有11款新車上市(9款汽油車、2款電動車),一台車研發至少要花百億之譜,幾年下來,裕隆集團就燒掉7、800億,如此的大窟窿,接手後的嚴陳莉蓮不得不面對。」業內人士坦言。
現實的壓力讓嚴陳莉蓮從追夢走向務實,開始鐵腕止血,從組織整併、開發新客戶、子公司減資改善財務結構,更大動作的對燒錢最兇的華創車電下手,就是要擺脫「納智捷」與「華創車電」兩大包袱。
「今年初,裕隆與鴻海簽訂合資新公司協議,過去投資納智捷與華創的財務虧損就需要全面透明化,與其繼續背負陳年舊帳,不如一次大破大立,讓裕隆徹底脫胎換骨。」知情人士說。
今年3月6日,嚴陳莉蓮與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共同簽署合資協議,雙方將以155.67億元成立新公司,由鴻海現金出資79.44億元,佔股51%、裕隆以華創車電技術開放平台資產作價出資新台幣76.32億元,佔股49%。
一邊是台灣汽車業龍頭,一邊是全球電子代工龍頭,當時外界都很好奇,嚴陳莉蓮有何盤算?從去年九月華創車電宣布推動廠辦合一,並進行優退開始,鴻海與裕隆接觸傳聞不斷,去年本刊獨家揭露劉揚偉曾赴裕隆總部拜會嚴陳莉蓮,就是希望吃下華創車電。
據了解,鴻海當時開出的條件,就是要一次買下華創的資產與汽車相關專利,但站在嚴陳莉蓮的角度,想的是能讓「納智捷」繼續存活,又能讓華創車電這批國車國造火種得以延續,單純的出售絕非首選,「當下雖無法達成共識,但執行長也全權交由KR(華創車電董事長陳國榮)繼續與鴻海談判。」知情人士透露。
雙方最後決定以合資方式結盟,終於讓納智捷朝向「輕資產化」的模式發展,未來納智捷將改由合資公司設計,裕隆繼續擔任生產母廠。此一模式就如同裕日車,由日產(Nissan)擔任技術母廠設計,在台交由裕隆生產一樣,只要銷售與服務賺錢,納智捷品牌就能由虧轉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