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第一排受衝擊的是企業、第二排承攬貨運的海空運、第三排是消費者。但我認為長期運輸需求仍在,端看路徑如何調整。」上週二,一身筆挺西裝、別著具有華航意象的徽章與領帶,華航董事長高星潢坐在桃園機場旁的華航園區裡接受本刊專訪,一開場就對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關稅海嘯侃侃而談。

高星潢今年3月30日真除董座,時隔3天,4月3日就遇上川普宣布調高各國進口美國關稅的大難題,一下子客戶下訂的輸美貨運包機先後取消,沒想到,48小時內川普又延長90天寬限期,客戶又馬上回訂,讓華航團隊忙得不可開交。
受關稅海嘯近一個月折騰,高星潢受訪時卻顯得從容。關鍵就在於,他上一個經歷的挑戰更加嚴苛。原來,2020年全球遇上新冠疫情肆虐,從基層空服員、機師出身的他,2021年臨危受命接下總經理一職,同時還繼續飛行工作,面臨不斷隔離的規範。「那才真的叫慘啊!我們也慢慢從亂中理出頭緒。」高星潢回憶說。
疫情期間,航空公司位於巨浪第一排,同業九成九虧損,超過四十家破產情況下,高星潢火力全開鎖定貨運商機,將閒置客機轉為貨運包機,成功帶領華航逆勢成長,寫下當年度獲利93.8億元、歷史次佳的成績,提起這一段歷史,高星潢臉上的笑容藏不住自豪。
靠著不裁員跟員工培養起革命情感,並持續拓展全球航網,讓華航在疫後掀起全球報復性旅遊,客、貨運同時大爆發的盛況下,去年獲利大賺近143億元,寫下營收、獲利、每股盈餘同創歷史新高紀錄。
誰能料到,接下董座的他必須馬上面對史無前例的關稅海嘯挑戰。尤其是擁有國籍航空最多貨機機隊的華航,穩居航空貨運龍頭,營收占比高達三成六,自然要謹慎因應。
像是交通部長陳世凱就曾透露,關稅一宣布當下,貨運需求曾短暫下滑5個百分點,暫緩實施後就立即回升。「關稅來了會怎麼樣?我跟你說,當Walmart貨架空了的時候,美國人就會慌了。同時,你認為未來大家有可能不再購買電商貨品嗎?」高星潢直言,貨運經過一段時間盤整後,需求仍在,只要快速調整路徑就不是太大問題,
究竟該如何調整?高星潢指出,「過去貨運航網多由中國飛往美國、歐洲,關稅戰後則改為東南亞收貨再轉進歐美,也就是說,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及印度貨源增多,華航會用更多貨機增班。」
據了解,華航在第一時間就嗅到美中航線運能會大幅下降,客戶紛紛轉向由東南亞出貨,高星潢立即派貨機在越南、新加坡、菲律賓收貨,統一回台灣分類,再轉飛歐、美、日等地,成功搶到一波急單。
問起華航的未來,高星潢直言,「董事長這個位置,我可能做個2、3年就功成身退,下一個董事長還要帶領公司持續走下去。」誠如他所言,不走吸引目光的浮誇風,而是透過持續購機擴增航班、精進航網,才能讓成立逾一甲子的華航穩健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