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科技日的第3年,我們又造出3台車,這就是鴻海速度,大家不再懷疑鴻海會不會造車。」上週二(18日),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親自駕駛著鴻華團隊設計的量產版白色七人座休旅Model C進場,一身深色筆挺西裝站在舞台上,驕傲地對全場數百位參加鴻海科技日的來賓們說。
劉揚偉小檔案
- 現職:鴻海集團董事長
- 年齡:66歲(1956年生)
- 婚姻:已婚
- 學歷:交大電子物理系、美國南加大電子工程與電腦碩士
- 經歷:聯陽半導體創辦人、普誠科技PTC總經理、鴻海董事長特助、鴻海S次集團總經理
發表試裝車 未來考驗多
這天剛好是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72歲生日,擔任特別嘉賓的他,駕駛著全新設計的城市休旅Model B登場,一下車就說:「這部車漂亮吧,我現在就想把它開回家。」給足劉揚偉面子。
靠著從裕隆集團手中取得華創團隊合資成立鴻華先進,劉揚偉不僅整合鴻海集團資源,更揪團組成MIH電動車聯盟,全力投入電動車,3年下來,順利造出包括七人休旅Model C、豪華電車Model E、電動大巴Model T、城市休旅Model B與電動皮卡Model V五款新車,徹底展現鴻海急行軍的速度,他更以「快」「美」「力」3字來形容,果真讓投資法人們驚豔,多家外資券商都出具正向報告,大讚鴻海造車實力。
不過,一位國內汽車業耆老級人士,在現場直接點出,號稱量產版的Model C(n7),在汽車業嚴格來說就只是台試裝車,未來仍需要經過重重考驗,包括24小時耐久測試,還要進車測中心進行碰撞測試,由於是全新開發車型,未來勢必需要做許多調整,因為汽車對安全性要求高,「車跟iPhone不一樣,不能夠當機就reset(重新開機),安全性才是最重要的關鍵,不可不慎。」該人士語重心長地說。
爭取新訂單 海外跑透透
這位車業耆老一席話點破了3C代工霸主鴻海跨入電動車的盲點,昔日靠著垂直整合的供應鏈能力,郭台銘以速度、規模、價格優勢縱橫組裝代工業,但今日劉揚偉是否能靠著相同模式成功轉進電動車?而他在科技日上豪氣喊出,鴻海2025年電動車相關營收挑戰一兆元, 是胸有成竹還是畫大餅?
從鴻海法說會資料顯示,今年電動車相關營收僅200億元,也就是說,3年內,要成長50倍,對劉揚偉而言絕對是嚴苛挑戰。「2025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預估將達2,500萬台,鴻海喊搶5%市占率,就要搶下100萬台以上訂單,才可能達成兆元營收的目標。」資深車業人士觀察。
本刊調查,為達成此一高難度目標,劉揚偉在科技日結束後,就馬不停蹄地出門爭取新訂單,預計10月下旬啟動海外之旅,一路從東南亞到印度,年底前還要飛往美國。「為了實踐BOL(Build-Operate-Localise,營運本地化)創造當地國家、在地夥伴與鴻海集團三贏的商業模式,劉董(劉揚偉)必須親自跑一趟東南亞與印度,加上日前Model E在華府舉辦的台灣貿易形象展中大獲好評,當地客戶詢問度高,還有美國俄亥俄州(Ohio)工廠就要量產,他也該去一趟。」知情人士透露。
電動車起飛 關鍵在蘋果
其實,在9月初,鴻海在汽車業的重要夥伴—裕隆集團旗下的納智捷,首次開放以Model C為基礎的LUXGEN n7網路預訂,短短1天內就取得1.5萬張訂單,讓劉揚偉相當振奮。「劉董幾乎每個小時都來電,問我們又有多少訂單?」身為鴻華先進副董事長,同時也是納智捷董座的左自生對本刊透露。
雖然納智捷n7預訂爆量遠超預期,但截至目前為止,鴻海在電動車整車的客戶依舊屈指可數,除了即將年底量產的美國新創車廠Fisker電動休旅、Lordstown電動皮卡,以及預計明年第四季量產的納智捷n7外,鴻海至今都尚未取得一線汽車客戶的整車訂單,光靠新創車商根本不可能撐起上百萬台的銷售量。
「雖然鴻海智駕艙的開發進度不錯,由富智康與全球第四大車廠Stellantis合資新公司開發產品,但距離實際出貨還有段距離。最好的方式,就是與想發展電動車的新興國家合作,把鴻海開發的電動車種,交付當地業者生產與銷售,這也就是他要勤跑東南亞與印度的原因。」業內人觀察。「不過,真正讓鴻海電動車事業能起飛的關鍵,依舊是目前的最大客戶—蘋果何時跨足電動車。」
反觀,鴨子划水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還有積極投資北美廠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都已取得特斯拉與歐美大型車廠的電控系統,甚至繞過傳統一階供應商(Tier 1)如德國博世(Bosch)、日本電裝(Denso)取得智駕車用電腦訂單。「今年廣達車電營收衝上600億元,已是鴻海的3倍之多,但Barry(林百里)要求保持低調,廣達默默吃了不少訂單。」知情人士透露。
做技術開發 攬車廠生產
面對廣達與和碩各顯神通強攻電動車市場,劉揚偉也非省油的燈,他相當清楚鴻海的核心價值,就是垂直整合與全球供應管理能力,藉這次科技日的機會,劉揚偉再度向全世界宣示,「未來10年鴻海要在電動車領域上重新定義CDMS(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委託設計製造服務)商業模式,鴻海會持續造車、造好車與造漂亮的車,從事CDMS的初衷不會改變。」
也就是說,未來在鴻海科技日發表的電動車,都不會直接賣給消費者,而是吸引一線大車廠,或給新創電動車品牌採用的「樣車」。「就像納智捷的n7,就是以Model C為原型,增添自己想要的動力編成與配備,再交給裕隆三義廠生產,最後由納智捷負責行銷與銷售。鴻海負責的是平台的技術開發,透過垂直整合與全球供應鏈的實力,大幅降低開發時程與製造成本。」左自生分析。
為了從「製造的鴻海」轉型為「科技的鴻海」,劉揚偉接任董座4年來,運用鴻海DNA在電動車布局又快又急,也小有成果。「不同於科技業,會造好車與漂亮的車只是基本功,能否讓消費者感受駕駛安全與智慧未來,才是鴻海在電動車勝出的最重要關鍵。」資深汽車業者語重心長地說。